首页 > 新聞 > 正文

「雙灣融合啟新章 同心共繪新畫卷」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活動走進惠山古鎮與陽山鎮

發布時間:2025-07-10 | 新聞
A- A+ 分享: 閱讀量:5894


7月9日,「雙灣融合啟新章 同心共繪新畫卷」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活動走進惠山古鎮與陽山鎮,從惠山古城的千年文脈到陽山水蜜桃的現代產業鏈,大灣區媒體們沉浸式體驗了無錫如何以科技賦能農業、以文化激活旅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融合之路。



桃源深處:科技賦能打造“桃文化”新樣本


媒體一行走進無錫惠山區陽山鎮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陽山水蜜桃的科技與文旅融合路徑。



陽山與省農科院合作建成全國最大水蜜桃種質資源圃,涵蓋陽山本地品種120个,實現6月到8月成熟期無縫銜接。高質量品種的育成不僅提升了商品價值,也讓水蜜桃走出國門,遠銷港澳、東南亞與中東地區。




在物流方面,順豐無人車與冷鏈三輪車助力鮮桃速達,最快4小時送達無錫市內消費者,三天直達港澳。2024年,陽山水蜜桃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20億元,成為實至名歸的“桃產業樣本”。




水韻江南:千年文脈煥發文旅活力



江南水鄉,是無錫千年文脈的載體,也是城市文化的源泉。在惠山古鎮映月里,大灣區媒體們穿梭於小橋流水間,重現春晚倪妮搖櫓唱《無錫景》的經典畫面。作為無錫“城市客廳”的核心區域,映月里與錫惠公園雙向融合,打造“山水人文、古今同輝”的休閒勝地。



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亦記錄了這座城市的工業底蘊,230餘件茂新麵粉廠文物訴說着榮氏家族的民族資本傳奇,呈現出從大運河四大碼頭繁榮商業,到近代民族工業崛起的歷史脈動。



夜幕降臨,清名橋古運河換上新顏。大灣區媒體們乘船體驗8.5公里「水上光影劇場」:全息水幕復刻「水弄堂」盛景,舞者演繹「四大碼頭」繁華;槐古大橋下光影流轉吳越史詩;3D Mapping再現「上塘開店、下塘燒窯」的運河生活。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申遺點段、「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清名橋街區依託「今夜梁宵」夜市品牌年均吸引遊客近3000萬,成為無錫文旅璀璨明珠。



如今的陽山,不僅有桃膠肘子、蜜桃炒肉片等桃文化美食,也建成玻璃棧道、兒童研學點等熱門文旅地標,成功將農業品牌轉化為“食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發展優勢。2024年,度假區吸引遊客超23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5.8億元。



無論是水潤無錫的文化根脈,還是桃香陽山的農旅融合,都印證着這座江南古城在雙灣融合中的文旅創新實踐。從一滴泉水到一顆桃子,無錫正書寫着“從歷史中走來,向未來奔赴”的詩意篇章。




相關新聞
loading...
熱門資訊
loading...
本周點擊榜
    loading...
点击右上角...
點擊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