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團走進無錫錫山區:解碼“科創+文旅”雙輪驅動發展新範式
7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活動圓滿收官。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團深入探訪錫山區,從科技創新企業的國際化突圍到古鎮文旅的創意升級,全方位解碼這個江南經濟強區的發展密碼。
科技創新引領新型工業化
10日上午,媒體團參訪了在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道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環保科技企業,通過與香港科技大學的深度合作,實現了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完美結合。其參與的RAISe+環保專案不僅獲得香港特區政府近1億港元的資金支持,更創造了將垃圾處理成本降低90%以上的技術奇跡。
"我們與港科大的合作,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典範。"道同環境董事長衛旺表示。這種"借船出海"的國際化發展模式,使得企業快速成長為行業領軍者,業務版圖從長三角擴展到東南亞市場。
與道同環境遙相呼應的是紮根錫山二十餘年的國宏工具。這家港資企業從傳統製造起步,通過三代人的匠心傳承,現已發展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研發的超高精密數控刀具,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汽車製造等高端領域。
文旅融合煥發古鎮新生
當日下午,媒體團先後參觀了文旅結合特色景點-蕩口古鎮、渤公島生態公園及綠波美術館。被譽為"江南文化明珠"的蕩口古鎮,是國家AAAA級景區通過創意賦能,正在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據悉,今年5月20日,錫山區婚姻登記處的落戶為古鎮注入了浪漫基因。古色古香的頒證廳與水鄉婚俗館相得益彰,讓新人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氛圍中完成人生重要儀式。這一創新舉措,使古鎮迅速成為長三角地區的愛情打卡地。
"我們不僅要保護歷史建築,更要活化文化基因。"古鎮管委會負責人介紹,通過整合華氏義莊、會通館等文化場館,打造了一條貫穿古今的文化體驗長廊。
坐落於太湖之濱的無錫渤公島生態公園,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水休閒勝地。公園依託太湖自然生態,融合蠡湖文化、水利工程遺址等元素,構建了濕地觀光、科普教育、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生態文旅空間。
綠波美術館將當代藝術與江南園林美學完美融合。館內定期舉辦先鋒藝術展,同時打造沉浸式園林藝術空間,讓遊客在移步換景中感受藝術與自然的對話。這裏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殿堂,更成為無錫文旅新地標,為市民和遊客提供獨特的文化休閒體驗。
雙輪驅動繪就發展新圖
新型工業化與文旅融合發展,是錫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引擎。在產業端,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製造業高端化;在文化端,通過創意設計實現傳統文化現代表達。這種"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協同發展,正在塑造錫山獨特的區域競爭力。
錫山區的實踐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既保持製造業根基,又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既擁抱國際資源,又深耕本土特色。
此次大灣區媒體行活動,不僅展現無錫"科創+文旅"雙輪驅動的發展成果,更搭建了兩地交流合作的新平臺。未來,隨著長三角與大灣區聯動日益緊密,無錫這座創新之城必將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三天的探訪,媒體團見證了無錫如何將智能製造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完美結合。在這座江南名城,千年文脈與創新基因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獨具特色的"無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