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開講】澳門青年如何在橫琴破局?
↑↑點擊觀看本期內容↑↑
社會上有聲音表示,超七成澳門青年嚮往赴橫琴發展,卻困於政策“迷霧”。橫琴社保“雙城通辦”已落地,澳門青年可享橫琴醫保跨境直付、養老保險銜接,工作居住無縫銜接!本報時事節目《濠江開講》日前關注到上述不少人不了解橫琴惠及澳門青年的政策,節目邀請了澳門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陳建新,耀進體育會理事長陳思進,就澳門青年對橫琴惠澳政策的了解程度,橫琴賽事資源能否向澳門青年開放,以及澳門退役運動員轉型創業能否在橫琴獲得支持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陳建新:多層次梳理問題 引入分齡賽促琴體育旅遊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陳建新表示,主要視覺都是來自他的學生,因為最近這幾年澳門的高校擴招得很厲害,有相當一部份澳門高校學生真的住在橫琴。他站在學生的視覺來看,感覺橫琴深合區其實慢慢有好多配套措施是跟得上的。但是就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譬如澳門居民去橫琴生活會不會出現一些不便或者不舒服的情況?他認為這是一定的,整個過程很難做到一步到位。
他提到,目前廣東省實行12345投訴機制,該機制是不斷去反饋政府部門在哪些方面可以改善。他有些學生目前在橫琴擔任官員其實也有接觸相關機制,當收到一些具爭議的投訴或者反饋的意見,他們都想梳理出哪些問題真的需要透過立法去解決。
他強調,大家的問題都要解決,如動輒需要立法則時間不足,所以要設法多層次梳理。比如假設在深合區實施《控煙法》,其實內地同胞可能會在禁煙區吸煙,因為不知道該法律,一開始一定有摩擦。當中有些摩擦可以考慮從不同層次去解決,而不是透過立法去處理問題。
對於澳人在琴就業與生活的便利性,陳建新認為要從兩方面看,當年疫情期間,不少工作會在線上進行,包括學校教師的課程會安排在線上進行,甚至他本人女兒上體育課,也是跟隨教學視頻監控的方式,記錄下女兒是否有做到運動。他更加擔心未來AI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讓年青人更加難就業,比較關注橫琴“四新產業”能夠創造具有競爭力及與大家知識相關的一些項目,甚至與大健康、文化相關的體育行業都是值得思考的。他尤其希望政府爭取引入一些能夠凝聚到一群小朋友年齡段的體育賽事到澳門或者橫琴,營造親子體育旅遊的氛圍,而且比大型國際賽事更加容易做到。
陳思進:解澳青疑慮 展現琴發展藍圖
耀進體育會理事長陳思進表示,作為一個年青人,自己在幾年前聽到橫琴時,對這個概念只有問號,對這地方完全不了解。經過近幾年之後,今年身邊都有朋友剛剛讀大學就去橫琴創業,開設咖啡店。他擔心朋友生意情況,因為橫琴雖有逾萬澳門居民,但他認為長住在當地的澳人未必達到該數量。朋友向他透露,營業額“都OK”,不會虧損,亦不會賺非常多,但強調該平台對比澳門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因為第一就是國家對他的資助,對比澳門好很多。因為澳門的租金、人工、入貨成本高,如果在澳門創業完全“頂唔順”,所以朋友就去了橫琴創業。他認為,政府其實可以帶多些澳門青年去橫琴,先認識當地,不一定要去橫琴工作,但起碼讓他們知道深合區有些什麼政策,對自己未來的出路有些什麼幫助,起碼在第一時間不會對橫琴這麼“抗拒”,因為如果一些澳門青年們不知橫琴有什麼補助、補貼,又不知橫琴的大企業針對自己的專業有什麼出路,當局叫青年去橫琴,他們只會更加對橫琴“更加煩”。他希望政府帶多些澳門青年去橫琴認識參觀之外,亦都可以邀請一些橫琴企業來澳門做一些講解分享會,讓澳門青年知道橫琴深合區已經不是幾年前所認識的橫琴,政策都已經不斷優化升級。
對於橫琴是否適合發展一些體育產業,並把賽事資源向澳門青年開放,陳思進認為適合發展籃球、足球、美式足球等團體性項目,或者游泳、乒乓球等個人單項,但產業化並非一朝一夕。對於澳門退役運動員等體育生在橫琴就業的機會,陳思進希望當局首先要讓大家看到一個藍圖,讓體育生知道自己可以在橫琴做些什麼崗位,再逐步構築自己的商圈。比如他本人曾修讀體育教育,有能力凝聚一群人參加一些體育比賽,而組織比賽就需要有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否則如果人數不足,教練亦會“心酸”。
另外就是場地問題,他強調,有意在體育方向發展的小朋友,在體育生涯中需要有足夠的比賽,但澳門總是場地不足,小朋友往往一年只參加一次學界賽事,其實並不足夠。他希望橫琴能夠提供固定場地,讓體育教練可以做出適合澳門小朋友體育生涯發展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