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聞 > 正文

雙灣融合啟新章 同心共繪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5-07-08 | 新聞
A- A+ 分享: 閱讀量:6116


7月8日,“雙灣融合啟新章 同心共繪新畫卷”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正式啟動。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的20餘家媒體、30餘位記者將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深入無錫的創新策源地、產業新高地、人文薈萃地與生態樣板間,沉浸式感受這座城市的創新脈動、歷史厚重與綠色律動。


香港商報社長助理、江蘇代表處主任杜琳


啟動儀式上,香港商報社長助理、江蘇代表處主任杜琳致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與無錫淵源深厚,合作緊密、香港更是無錫多年來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之一。她指出,本次活動將圍繞“雙灣產業協同、科技創新、人文交流”等主題,深度走訪無錫科創園區、先進企業與歷史文化地標,在感知產業脈動的同時,也記錄城市人文溫度。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朱敏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朱敏指出,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具開放活力與經濟動能的增長極。無錫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正深度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擁抱大灣區。此次活動不僅是“雙灣融合”的地理跨越,更是一場媒體與城市的深度對話,旨在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現代化新無錫。



本次行程首站來到了位於無錫經開區雪浪小鎮的“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丁漢院士領銜,集聚了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頂尖科研力量,專注於人形機器人及靈巧終端等前沿技術的攻關,致力於構建“科研—開發—孵化—檢測”一體化產業鏈。研究院的發展不僅體現了無錫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強勁動能,也成為“雙灣科技協同”的實踐典範 。



當日下午,媒體團走進梅村二胡製造基地,自1965年創辦民族樂器廠以來,梅村已形成超20家製作單位、十餘個品牌的產業規模,年產二胡近5萬把,佔據國內中高端市場25%,年產值達5,000萬元。作為“江南琴鄉”的文化代表,梅村二胡不僅是工藝精品,更是文化符號。梅村先後榮獲“江蘇省二胡工藝之鄉”“中國二胡之鄉”等稱號,二胡製作工藝更被列入江蘇省非遺名錄。近年來,梅村加快推動“文旅+非遺+產業”融合,打造了集展示、演奏、體驗、銷售於一體的二胡文化園和產業園,成為展示無錫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


考察團參觀了無錫交響樂團  

                                                                                                                                                             


隨後,媒體團探訪了商業航太企業江蘇深藍航太有限公司。該公司專注液氧煤油可回收火箭研發,是國內首批專注於液體可回收運載火箭研製的商業航太企業。其無錫總部及總裝基地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75.2畝。公司計畫於今年底完成“星雲一號”火箭首飛入軌,2025年全面開啟商業化。深藍航太總經理張成聰表示,無錫的區位優勢(長三角幾何中心)、高端製造產業集群及政策支持,是專案落地的“最優解”。


 

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不僅是一次跨區域的融合之旅,更是媒體與城市的深度對話之旅。未來幾日,媒體團將持續走訪無錫的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文旅融合等領域,全方位呈現“產業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兼具的現代化新無錫。







相關新聞
loading...
熱門資訊
loading...
本周點擊榜
    loading...
点击右上角...
點擊 分享給朋友